投资不追求正确
我在前几期文章分析赔率时,引用了索罗斯的观点:
看对或看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对你能赚多少,看错你要赔多少。
(相关资料图)
这个观点有一个前提,你首先要能判断你对了还是错了,但很多人做不到,他们当初的投资理由本身就是不可证伪的。
索罗斯的投资理念很大程度上受他的老师卡尔·波普(Karl Popper)的影响,卡尔·波普是“可证伪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科学方法的核心是“可证伪性原则”,而不是“被证明”。
当你看到了一堆的推荐理由时,这些理由本身对不对,是其次的问题,它们首先应该是可以证伪的。
“保持较高毛利”是可证伪的,但“差异化经营”是一个比较含糊的说法,大部分厂商生产的产品之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化,既没有什么指标去判断差异化的大小,更无法判断差异化与毛利率是否在所有区间都有正相关的关系,它导致的结果就是,如果毛利率下降,我们很难判断是不是因为差异化程度下降所导致。
所以,这个常见的貌似很有道理的理由,也是“不可证伪”的,也很难被充分信任。
继续看投资理由6、7。
理由6、7,都是典型的巴菲特式的投资理念,而非投资理由。
这是一个典型的可证明但不可证伪的理由,我们可以举出很多企业经营长期稳定,但管理层水平一般,且经常变动,但这只是证明,想要证伪就难了,如果未来茅台的经营出了问题,我们无法判断是“护城河”被证伪了,还是“护城河”没问题,但公司管理层不够优秀。
也许这是一个有用的投资理念,但它的观点与证据之间的关系是脆弱的,是基于主观价值的判断。
同样,“集中投资”还是“分散投资”,与投资者的收益预期有关,属于投资信仰和价值观层面的问题,不但不可证伪,甚至不可证明。
信仰不是不重要,投资需要信仰,只是它不能成为投资理由。
把信念当成投资理由,还很容易导致“循环认证”的逻辑谬误,比如:
循环认证是投资者在宏观分析中经常发生的错误,“美联储认为通胀是最大的威胁”本身是不可观察的,试图用一个变量的结果来证明这个变量本身的正确性,从而形成了一个无限循环的论证过程。
这一类观点永远正确,但是没有任何用处。包括但不仅于:
买的人多就会涨,卖的人多就会跌;
上涨趋势就拿好,趋势变了卖掉
再看理由9、10,本身也是“可证伪”的,但难度很大,需要相应的投资方法。
上面两个都是典型的长线逻辑,本身是可证伪的,但它的证伪过程非常漫长,验证时间至少一个投资周期,起步价五年。
此类公司,你还需要更多的“可证伪的”理由,比如,你需要把“长坡厚雪”和“龙头的护城河地位”量化到某一年,它的增速可以放缓,但需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从而在一个下降的周期内看到市场份额的上升。
这就好像你认为一个学生很聪明,可以考上清华北大,但你也需要不断验证,在不同的难度和类似的考试中,是否低于全校前五名,把长期“可证伪”的逻辑,细化为“阶段性可证伪”的投资理由。
比较一下这两种投资方法:
题材炒作的特点是先信的人先买,让不信的人踏空,再通过逼空行情,逼这些不信的人不得不信,打不过只能加入。
这是可证伪的,它还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可证伪时间节点——4月的某一天。
但从另一个角度,3月份它就是“绝对不可证伪”的,因此也是最佳炒作标的。
但到了4月,股价到了高位,就会陷入博弈,一旦不及预期,股价从哪儿来回哪儿去了,聪明的资金不会选择这种50%胜率的纯粹博弈事件。
所以“不可证伪性”是判断市场风格的依据之一,当市场的观点集中在不可证伪的逻辑上时,说明风格以题材炒作为主;当市场上的上涨股票背后都是可证伪的逻辑时,说明此时就进入到景气度驱动或基本面驱动的阶段。
当然,我不是说炒题材不好,只是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赚的是情绪的钱,还是逻辑兑现的钱,赚情绪的钱,就要关注“不可证伪”的理由,赚逻辑兑现的钱,就要关注“可证伪性”的理由。
有一些可证伪的投资逻辑,但是你没有能力去证伪,比如
撇开它是一个内幕消息不谈,这个投资理由最大的问题在于,虽然它是可证伪的,但是你没有能力证伪,即使它是一个非常靠谱的人带来的消息,也会导致一个“内幕消息悖论”:
假如一个内幕消息被严重泄露,那本来存在的重组就可能被迫中止;如果内幕消息基本没有泄露,那么你怎么样从另一条路径去求证呢?
如果你买入后出现了大幅下跌,那么你唯一正确的应对就是止损。这笔投资一开始,你就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地位。
反过来说,最好的投资就是你可以去证伪,但是其他人没有这个能力。
比如说你在某一个行业拥有独家信息调研渠道,可以去验证业务进展。这么一来,市场好的时候,大部分投资机会都会被发掘,吸引一大批实际上并不具备证伪能力的投资者买入。一旦遇到系统性风险,这些投资者因为无法验证基本面,只能慌不择路地先卖掉,导致股价一再超跌,给你创造了一个绝佳的买入机会。
所以可证伪性不但是金标准,也是一个武器:
最后一条的经典案例是海底捞,作为一个餐饮连锁店的急先锋,20-21年疯狂开店,开店数肯定是有极限的,但包括老板自己在内,谁也不知道这个极限在哪里,想要知道答案,只有不停地开店,开到翻台率下降且无法恢复,就是极限。
所以,投资期限越短,越偏事件,买入标的估值和涨幅越高,对于可证伪性的要求就越高;如果你没有太强的可证伪性资源,要么参与情绪题材炒作,要么找一些验证周期非常长的长线白马。
投资追求的不是正确,而是盈利,很多逻辑上能自圆其说的投资理由,因为“不可证伪”,往往导致投资亏损。
乔治·索罗斯曾经是卡尔·波普的学生,在理念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两人都强调了人类认识的有限性,需要不断修正我们的观点和决策,所以证伪比证明更重要。
在卡尔·波普看来,一个科学理论通过多次实验和观察,没有被证伪,只是暂时被接受为真理,并不意味着该理论是绝对真实的,该理论仍然可能被证伪。
受这些观点的影响,索罗斯也认为:
“在金融市场中,事情总是出乎意料。即使你是市场上最聪明的人,也会犯错……,如果你要在投资领域中获得成功,那么你必须学会在你犯错之前把你的错误识别出来。”
更多判断投资逻辑的方法,可以看看同名 XX号(思想钢印),如果对本文有疑问,也可以到那里提问,我尽可能答复。
同时推荐看我的下列相关文章:
成功者的投资经验是靠不住的
多样性的丧失:市场是如何变“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