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船史上最大单笔箱船订单诞生
【资料图】
有消息称,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与法国达飞海运集团4月6日在北京签订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建造2型16艘超大型集装箱船,金额超210亿元人民币,创下了中国造船业一次性签约集装箱船最大金额的新纪录。
法国达飞集团作为中国船舶集团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在过去的10多年里,达飞集团在中国船舶集团旗下船企陆续订造了超70艘绿色高附加值集装箱船。其中已完工交付30余艘,包括中国船舶集团建造的首个超过万箱的18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项目、全球首创LNG动力23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项目等。
这次的订单也是中国船舶集团首次批量承接甲醇燃料动力箱船订单,标志着中国船舶一举跻身全球新型清洁能源动力船舶俱乐部,为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注入新动能。业内分析指出,本次订单的签订,既释放出航运业节能减排加速的信号,也展示出了我国强大的制造能力,有利于我国加速融入全球市场和全球供应链,参与全球资源配置。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显示:
船舶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水上交通、海洋资源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战略性产业,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船舶中游制造企业主要包括中国船舶、中船防务、江龙船艇、江苏国信、亚光科技、中国重工等企业。
2021年集装箱船订单大幅增长,我国承接集装箱船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60.9%;2022年汽车运输船市场火热,我国承接的汽车运输船订单占全球83%,始终保持较强竞争力。得益于我国拥有完备造船体系,能够建造商船领域全部船型,在航运市场轮动周期中,可以紧跟市场需求。
此外,我国船企有大型央企、民营骨干船厂,以及在细分领域深耕多年的制造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这既保证了在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等传统船型的优势,又在化学品船、汽车运输船、海工辅助船等高附加值船型具有很强竞争力。全球18种主要船型分类中,我国有10种船型新接订单量位居世界第一。
船舶制造行业市场发展态势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近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1-2月,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三大造船指标在正常区间内波动,船舶企业效益保持增长。全国造船完工42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5.3%。承接新船订单92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3.6%。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136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1%。
全国完工出口船34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2.8%;承接出口船订单80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3.6%;2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1029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4%。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2.1%、87.1%和90.6%。
船舶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既得益于全球经济后周期的“红利”,又将享受造船自身大规模“新旧迭代”周期的开启。主要受到世界贸易发展形势、航运市场周期性波动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等因素影响。
目前我国主要以制造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以及气体船为主,2022年上半年,以造船完工量来看,我国散货船以及油船完成量远超其他类型船舶,其中,散货船完成量占比为56.4%,油船完成量占比为22.1%,两者合计占比超过七成。
至2025年全球造船市场将达到1866亿美元。随着船舶行业需求逐步增加,船舶制造业迎来蓬勃发展。日益激烈的竞争带动市场对船舶智能制造工序、造船材料安全性、可靠性及质量等要求的提升。激光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因其高精度、高效率等的特点,其技术应用已经在造船业智能制造过程中占据中流砥柱的位置。
世界造船中心竞争格局由中日韩“三国鼎立”向中韩“两强争霸”转变。欧洲造船业已逐步衰落,日本依靠本土订单维持全球第三的市场份额,韩国在大型LNG运输船等高附加值船型具有较强优势,中国在常规船型建造上占据主导地位,呈现中韩两强争霸的竞争态势。中国船舶工业正在进入产业转型期,开始抢占韩国在高附加值船型市场份额,中韩两国竞争进入白热化。
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促进新技术与船舶工业的深度融合,智能化成为未来船舶竞争的制高点。目前全球船舶智能化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中国在导向明确的政策支持下,形成了合力发展的良好态势,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从政策角度看,环保新规将会促使旧船更新进程加快。目前航运公司的碳排放量 占全球总量的 2.5%,在减少空气和海洋污染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国际海 组织(IMO)提出航运业碳减排行动计划,目标于 2050 年实现碳排放量减少 50%, 三大短期措施指标,新造船能效涉及指标(EEDI)从 2013 年起分三个阶段实施, 现有船舶能效指数(EEXI)、碳强度指标登(CII)将于 2023 年生效。
全球航运领域也正在重视能源环保问题。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2018年,全球航运业碳排放量从9.62亿吨增长至10.56亿吨,在全球碳排放量中占比从2.76%上升至2.89%。在应对气候变化、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2018年4月13日,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了《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承诺到2050年,国际航运年度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将至少比2008年减少50%。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