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现场
近日,万众瞩目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简称“香港巴塞尔”)圆满落幕,本次展会是自2019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据艺术巴塞尔官网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在5个展会日的时间内吸引了超过8万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访客。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77家画廊,其中42家画廊于疫情后再次回归,并有22家画廊首次于展会亮相,印证了巴塞尔艺术展持续履行推广主办城市和亚洲及亚太地区杰出艺术的承诺,超过2/3的参展画廊于该地区设有空间,其中包括33家在香港设有展览空间的画廊,并创下不俗的销售佳绩。艺术与艺术市场相伴而生,作为全球艺术市场的“晴雨表”,走到第十年的香港巴塞尔在今年释放出哪些讯息?
连接亚洲内外的艺术图景
(资料图)
首先,主画廊展区“艺廊荟萃”既包括高古轩、豪瑟沃斯画廊、厉蔚阁、佩斯画廊、贝浩登、卓纳画廊等作为国际蓝筹画廊的老面孔,以及香格纳画廊、维他命艺术空间、天线空间、北京公社、空白空间、星空间、千高原艺术空间等来自中国内地的画廊,亦包括Gallery Vacancy、Galerie Christophe Gaillard、Jan Kaps等22家首度参展画廊。从参展画廊名单中可以发现,今年展会的西方参展画廊有一定程度的缺席,而与此同时,出现了更多亚洲画廊新面孔。
中国内地的参展画廊共有24家,数量较之2021年明显回升。在经历3年疫情防控、国际交流受阻、国内博览会取消或中止之后,中国内地本土画廊终于行至今年的香港巴塞尔现场,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藏家、观众久别重逢。相较去年内地画廊纷纷选择“开源节流”,以小规模的个展或双个展及卫星展位的形式保持国际艺博会的在场和发声,今年的参展画廊在与香港久违的重逢后,纷纷选择以包含众多参展艺术家的群展形式呈现画廊在这3年之中的工作成果。此外,上海的多家画廊参展“艺术探新”单元,胶囊上海、Vanguard画廊与Gallery Vacancy分别带来王凝慧、廖婓与沈心怡个展。
在展会专门设立的“亚洲视野”展区,中国内地的一批当代代表画家如岳敏君、袁运生、罗中立、陈文骥、何多苓以及法国华裔画家赵无极的作品纷纷亮相。赵无极的《甲骨文》、刘璍的《无名》电子风格的笔墨演绎、邵帆的《以兔为名》四扇屏宣纸水墨画、李华忒的《水墨金钟墨韵》都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转译,并进行了深度空间与时间的跨文化对话。而来自日本及韩国的画廊则呈现出传统与当代并进的面貌,讨论和呈现书法艺术运动、多媒体艺术、数字绘画,乃至当下正在热议的人工智能议题,并将对特定艺术形式的探索扩展至世界范围的艺术实践之中,呈现当代亚洲多样化的艺术图景。
除了画廊得以在线下重聚之外,香港巴塞尔往年的多个特色展区也一并回归视线。其中包括致力于呈现纪念性装置的“艺聚空间”展区,以及“策展角落”“光映现场”和“与巴塞尔艺术展对话”。而“艺聚空间”展区也是首次走出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的展会现场,在香港太古广场中庭展出了由安沃·艾力克创作的巨型充气雕塑《重力》——一尊高达10米的金色图坦卡蒙半身像。围绕“此刻·当下”的主题,本次“艺聚空间”带来的15个艺术项目都与我们的状态紧密联系——或是个人,或是集体,希望引发人们对“如何透过艺术活在当下,与人相聚并互相维系”的思考。
在展现当代艺术前沿之作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中,不仅可以见到格哈德·里希特、菲利普·古斯顿、吕克·图伊斯曼、马林·杜马斯、伊丽莎白·佩顿等重要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也可以看到近年在国际博物馆展览和双年展中备受关注的里克力·提拉瓦尼、安妮卡·易、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等艺术家的表现,而近期重回美术馆举办新展的中国重要当代艺术家张晓刚、张恩利等人也带来了新作,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年轻艺术家娜布其、艺术团体菠萝核、杨沛铿等在展会的重要单元都有大型作品出现。值得一提的是,众多国际一线画廊在本次展会中都选择带来现当代艺术大师的经典创作以及当代艺术明星与新兴艺术家作品并行的呈现,展示来自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层次丰富的实践与对话,乃至包含冲突、颠覆与拓展边界的实验。
艺术探新与收藏风向
为了挖掘和呈现全球新一代艺术家的创作面貌,香港巴塞尔通过设立“艺术探新”板块,将视角延伸至更具实验性和更具挑战性的媒介与实践。在今天当代艺术所体现的高强度互融和流动的背景下,许多第一次参加香港巴塞尔的海外画廊表示,希望可以借由“艺术探新”单元独特的“冒险”氛围,在展示艺术家具体的个人项目的同时打开他们在亚洲地区的知名度。
除了画廊之外,来自欧美和亚洲不同地区的收藏家也聚集在香港,汇聚成为展开国际对话的高密度能量场。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总监乐思洋提出的“将艺术带到生活本身”的理念充分体现在这届展会中,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接近生活的活跃氛围,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藏家群体关注和收藏当代艺术,且收藏趣味愈发多元。但也有藏家和行业人士指出,本次展会参展作品相对保守,而过于保守地追求稳定与“不出错”,实际上对藏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藏家关东元就指出几个针对收藏的关键性问题,即在当代艺术范式越发难以界定的情况下,如何进行严肃的收藏?如何建立回归艺术本质的收藏体系?如何不受潮流的影响独立进行判断?重聚、回归、再思考、再审视,重新出发或许是此次香港巴塞尔的收藏风向。
香港艺术市场的韧性与活力
“信心”“热度”“重逢”无疑是今年香港巴塞尔的核心关键词,其火热声浪证明了亚洲一级艺术市场强劲的韧性和实力,也证明了香港作为亚洲艺术中心的地位无可取替。实际上,在过去的几年间,香港艺术和文化发展蓬勃、持续蓄力:2021年11月国际级的视觉艺术博物馆M+正式对公众开放;2022年7月,同样位于西九文化区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对外开放;在市场方面,随着世界三大拍卖行佳士得、苏富比、富艺斯纷纷宣布加大在香港的投入,设立常设拍卖中心和更大的展览空间,近些年香港本地新生的画廊、艺术家和藏家也快速涌现。这些举措也进一步证明了香港巨大的文化潜力以及市场对其的认可。
在展会现场,香港本地的30余家画廊及非营利机构与香港画廊协会一起做东,构成了数量庞大的社群,观众能够感受到香港当代艺术行业的团结紧密,以及他们试图将香港艺术与文化推向世界的愿望与决心。而香港本土艺术家在展会中的表现也颇为抢眼。仅从“艺聚空间”单元15件展品席位香港本土艺术家占了2席就可见一斑。“香港的艺术现场规模呈指数级增长,我们的艺术展不仅成为本地区现当代艺术的首要平台,也深深地嵌入了城市的文化肌理,参与着这座城市越来越强大的艺术现场。”乐思洋说。
总之,香港巴塞尔仍然以它多年积累的、无法替代的影响力,为亚洲艺术生态带来全球性的联动能量,正如巴塞尔艺术展行政总裁Noah Horowitz所说:“我们的展览再次证明了其作为该地区顶级文化盛事的地位。来自中国香港、内地以及亚洲乃至更远地区的收藏家纷纷涌现,见证了本地艺术界在新一代收藏家和世界开放的支持下的非凡成长与活力。香港再次证明了其作为亚洲领先艺术市场中心无可争议的地位及其在全球贸易中的关键位置。”
2023年4月9日《中国文化报》
第3版刊发特别报道
《信心回归 生活在场 区域效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