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放在以前,一次性给银行存5000万,那你肯定是银行的超级VIP。
【资料图】
享受额外的“加息”,也就是约定利息,或者叫协议存款。
通常,利息可以给到4%,甚至更高。
另外还有各种VIP礼遇,逢年过年的问候,礼品,各种贵宾待遇,还可以享受到银行合作的各种公司的优待。
但现如今,各种VIP礼遇还在,但银行给你的利息上浮,已经不多了。
除非一些小银行特别缺钱,绝大多数大银行,已经不是特别在意这种超大额的存款客户了。
原因很简单,银行现在不怎么缺钱了。
仅在一些特殊时期,诸如季度末,年末的时候,会给到一定的收益优待。
当银行开始愁贷款放不出去这件事的时候,存款对于它们来说,就不是特别重要了。
因为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存贷差,贷款端没有人借钱,那存款端给出去的利息,就是银行的成本了。
现如今,银行的存款与日俱增,而贷款总数却不升反降,银行压力特别大。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银行很多时候并不鼓励存款,而是给这些中高端客户,开始推荐各类理财产品。
不管是银行自己做的理财,还是代销的保险、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翻了花样让客户买。
针对高端客户设立私人银行服务,看似提升了档次,实则是更进一步的卖货。
因为,卖货赚取的是佣金,是管理费,是后端分成,是没有风险的收入,卖掉多少就能赚多少。
给大客户做服务的钱,换一种方式,从大客户身上再薅回来。
每年有个1-2%的管理收入,或者是销售收入,5000万就有50-100万,远远足够覆盖给客户的VIP礼遇了。
这就是银行当下的生态,也是高级客户能够享受到特殊待遇的本质。
我自己是两家银行的私行客户,一家是600万的门槛,另一家是800万。
除了刚开卡的时候存了点钱,之后就没有在银行放太多钱了。
银行除了大额存单具备一定的吸引力,还有一些类活期理财以外,其他产品实在是平平无奇。
也不是说这些理财不好,只不过费用方面有些过分了。
就比如公募基金,1%的认购费,真的是活生生的在骗傻子。
银行推荐的私募基金,走势好的占比也不高,大部分都很平庸。
至于保险产品之类的,或多或少也是带一点“虚假”宣传,反正实际产品和介绍的总是有点小出入。
时不时的各种推销,从理财到衍生品,甚至艺术品投资都现在纳入银行的私行服务体系了。
私行的客户经理,时不时的电话“骚扰”,一般都是各种新的产品说明,换着法子来推销。
在银行背着KPI,也确实没办法,绝大多数私行客户,也是经不起连番轰炸,买了一堆的产品。
银行零售,像是一个大的商超,而私行就像是高级的商店一样。
除了喜欢推销理财以外,有一说一,私行的服务是真的不错。
全球机场和高铁站的贵宾厅服务,境内大部分机场的接送服务,还有相关的医疗预约服务等等。
确确实实能在很多地方让你感觉到自己的待遇。
除此之外,如果你有法律上的、税务上的问题需要咨询,私行客户也会享有VIP。
还包括汇率兑换上的便捷性,境外开银行卡的绿色通道等等。
每年的免费体检,肯定是少不了。
至于免费旅游,其实没人参与,因为都是过去玩玩又要推荐产品了,但总体旅游感受应该也不会太差。
可以这么说,虽不是一卡在手,天下我有,但能感觉到一卡在手,尊尚礼遇。
5000万,3年定期,如果利率达到4%,每年利息就有200万。
对于那些有5000万的人,他们其实并不会特别在意这些所谓的服务,因为他们自己有钱,完全能够享受到。
很多私行客户对于银行的认可,最终还是集中在银行可以提供的价值。
因为不是所有高客都会做投资理财的,大部分都是做企业出身的。
所以,银行提供给客户最高的价值,是财富管理。
不仅仅是怎么把钱管理好,还有很多投资相关的知识,理念等等,都会潜移默化的给到客户。
大客户把钱存在某个银行,为的也不单单只是谈谈条件,多点利息。
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安全,加上一些附加的价值。
越有钱的人,越懂得把钱给到专业的人,但前提是安全,而不是风险。
银行虽说给到客户的收益也好,利息也罢,都不太好,但能实际的解决一部分客户的问题。
你见过有人把5000万存银行的,有人把5000万给个人去理财的吗?
如果是5个亿,50个亿呢?
银行本身有其独特的优势,即便不给客户特别的优待,客户自己也会选择把钱存在银行。
那些拥有巨额财富的人,心里跟明镜一般敞亮,什么都是特别的明白。
当然,对于普通大众,去银行里存钱,能够多争取一些存款利息,还是完全有必要的。
一是可以选择一些中小银行,存款利息会略高一些。
但凡是50万资金以下,都是有保险保障的,百分百兑付存款的本息,完全不用担心银行有任何的风险。
二是可以在银行“缺钱”的时候去存款,会有更多的优惠。
要么是存款利率上浮,要么就是存款会送一些额外的东西,甚至是直接发钱。
相比投资市场,银行储蓄还是比较善待大众的,有时候,配置一些保本保息的理财也是非常有必要的。